有心栽花花滿園,安評所攻陷MCAO模型
缺血性腦卒中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病類型,是由于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氧、缺血導致的局部腦組織軟化壞死,因腦卒中的高致死率和致殘率,腦卒中的生理機制及細胞、分子生物學的相關研究成為了近年的研究熱點。
線栓法大鼠腦中動脈阻斷實驗是構建缺血性腦卒中模型最經典的方法,無需開顱,梗死體積大,行為表現和病理狀態與臨床表現相似。該模型在大鼠頸部正中偏右2~3 mm處縱形切口,鈍性分離頸總動脈(CCA)、頸外動脈(ECA)、頸內動脈(ICA),剝離迷走神經,在CCA近心端和遠心端及ECA近分叉處掛上手術線備用,結扎近心端CCA、ECA。在CCA距離“Y”型分叉2~3 mm處用5mL注射器針頭扎一楔形切口,將栓線從CCA上切口插入,沿著ICA入顱方向插入線栓,有輕微阻力時停止,之后結扎CCA遠心端固定栓線,縫合切口,造模24 h后進行Zealonga評分,判斷造模情況。
然而,該方法的成功建立關卡重重。頸動脈位于頸前肌群較深處,難以找到;剝離血管困難,頸內頸外分叉下迷走神經難以分離,易受到損傷,從而影響大鼠呼吸導致死亡;血管細且脆弱,稍一牽拉過猛就會導致血管斷裂;大鼠血管的形態、走向個體差異大,插線栓有時容易,有時卻很困難,插栓的角度和手法非一日之功;術中創面較大,出血較多,造模后大鼠死亡率極高......
安評所評價一部的工作人員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學習教學視頻、并與專業人士討論手術方案,在開展了多次預試驗、練習了兩百多只大鼠、經歷了“術中大出血”、“線栓插不進去”、“術后存活率低”等重重困難后,一步步在失敗中積累經驗,歷時兩個多月,終于摸索出了一套細致的優化方案,起初1小時才能造模成功一只鼠,到后來平均15分鐘即可完成,成功構建了SD大鼠的線栓法缺血性腦卒中模型,該模型均一性高且動物死亡率低,可更好地應用于相關疾病的機制研究,以及相關藥物的藥效研究。
安評所在此之前已成功建立了大小鼠脾虛模型、大鼠和小鼠衰老模型、家兔關節退變損傷動物模型、肝胃不和模型、大鼠急性和慢性肝炎模型、移植瘤小鼠模型等三十余種藥效學模型,并具有完成十多項毒理學評價、藥代毒代動力學評價的能力。目前,缺血性腦卒中模型市場售價大概在800-1200元/只,該模型的成功建立又為安評所的技術服務能力添磚加瓦。